为什么越来越多站长放弃做网站了?

网站,曾经众多创业者蜂拥而至,但如今却看到众多站长官宣退出,这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,让人饱受痛苦。

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站长放弃做网站了?这里面到底蕴藏着一个怎样心酸的故事,这是作为站长不得不接受失败的事实。为什么越来越多站长放弃做网站了?

哎!没意思,这网站不做了。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,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站长们放弃做网站,并不是因为“网站”本身过时了,而是因为互联网的生态、用户习惯和商业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导致个人或小团队运营网站的性价比和成功率急剧下降。

以下是几个核心原因:

1. 流量获取变得极其困难(核心原因)

  • 移动互联网与App的崛起:​​ 用户的注意力已经从PC端的浏览器转移到了手机上的超级App(如微信、抖音、淘宝、小红书等)。用户习惯在“信息茧房”内获取内容,主动通过搜索引擎访问独立网站的行为大大减少。
  • 搜索引擎垄断与算法复杂化:​​ 谷歌、百度等搜索引擎的算法越来越复杂,SEO(搜索引擎优化)的门槛和成本极高。大公司有专业的SEO团队,而个人站长很难与之竞争。搜索结果也日益被百度百科、知乎、豆瓣、各大新闻门户等“内容护城河”以及搜索引擎自家的产品(如百度百科、百家号)占据,独立网站的展示空间被严重挤压。
  • 流量成本高昂:​​ 自然流量难获取,就只能购买付费流量。但如今线上广告(如百度竞价、信息流广告)的单价水涨船高,个人站长根本无法与大资本的广告预算抗衡。

2. 商业模式受到巨大冲击

  • 广告收入微薄:​​ 传统的网站盈利支柱——广告(如Google AdSense、百度联盟),其单次点击收入已经大不如前。在广告主看来,分散的独立网站流量价值远不如集中的超级App平台。同时,广告拦截软件的普及也进一步削减了收入。
  • 付费阅读/会员模式艰难:​​ 让用户为一个不知名的个人网站付费非常困难。用户已经习惯了在平台上为知识付费(得到、知乎Live),或者为内容创作者打赏(B站、抖音),但让他们为一个独立网站付费,信任成本和操作门槛都太高。

3. 超级平台的“虹吸效应”

  • 内容创作者被平台“收编”:​​ 对于内容创作者(如博主、视频制作者、摄影师)来说,在平台(如微信公众号、知乎、B站、小红书、抖音)上创作优势明显:
    • 自带流量:​​ 平台有巨大的现成用户群,内容更容易被推荐和发现(算法推荐机制)。
    • 变现方便:​​ 平台提供了成熟的内置变现渠道,如打赏、广告分成、知识付费、带货等。
    • 技术零门槛:​​ 无需购买服务器、维护网站、担心安全漏洞,只需专注内容创作。
    • 互动性强:​​ 平台的评论、点赞、转发机制能快速形成社群,与粉丝互动更方便。
  • 相比之下,运营一个独立网站需要自己解决流量、技术、支付、安全等所有问题,对个人来说成了“费力不讨好”的事情。

4. 运营成本和门槛并未降低

  • 技术维护:​​ 虽然建站程序(如WordPress)变得简单,但服务器安全、防止黑客攻击、网站备份、访问速度优化、适应各种浏览器和移动端等技术问题依然存在,且日益复杂。
  • 内容监管压力:​​ 在国内,网站运营者需要承担巨大的内容审核责任。一旦出现违规信息(如黄、赌、毒、政治敏感内容),站长将面临法律风险。备案流程、网安审查等合规性要求也让个人站长不堪重负。
  • 时间精力投入:​​ 维持一个网站的更新和运营需要持续不断的时间精力投入,而回报却充满不确定性。

5. 用户习惯的改变

  • 追求即时反馈和沉浸式体验:​​ 用户更喜欢短视频、算法推荐信息流这种“短平快”、高刺激的内容消费方式。而传统网站(尤其是博客)需要用户静下心来阅读,这种习惯正在衰退。
  • 信任平台胜过信任个人网站:​​ 用户普遍更信任大平台背书的内容和交易,对个人网站的安全性(如支付安全、隐私保护)存在疑虑。

总结

不是“网站”这种形式被淘汰了,而是“个人英雄主义”式的草根站长时代已经结束了。​

今天的互联网是平台寡头时代专业团队时代。流量和注意力被几个大平台垄断,能够成功的独立网站背后,往往已经是专业化的公司在运营(如行业资讯站、工具站),拥有强大的内容、技术和资金支持。

对于绝大多数个人而言,如果想在互联网上表达观点、分享知识或寻求变现,​加入一个成熟的平台是远比从零开始做一个网站更理性、更高效的选择。这既是时代的选择,也是市场效率优化的必然结果。

因此,越来越多站长放弃做网站,是一种在新时代下的理性撤退和战略转移

发表评论